回避性人格是什么样的?
前言
在闷热的教室里,课间似乎不能压抑住我的燥热,无聊的趴在桌子上刷着知乎,突然,一个《回避性人格是什么样的》的问题映入眼帘
看着简短的描述,似乎让我有了点共鸣,便点开了这个答主的回答
看了一小段,就深深的吸引住了我
这篇文章简直就是在描述我自己
看完眼泪已经打湿了
真的感觉就是在看自己的经历
遂联系了作者,申请了转载权,给自己留一个纪念
版权声明
本文来自知乎玩家 @周生暮雪 在问题《回避性人格是什么样的》下的回答,已经获得转载授权:
原文链接:回避性人格是什么样的
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
作者:周生暮雪
链接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412154471/answer/1398893625
来源:知乎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正文
一、回避性人格形成的原因
- 年幼时没有获得足够的爱,表达情绪的时候没有得到理解,而是一味的指责,从而形成表达情绪是不好的想法。
比如和父母发生争吵,你哭的很伤心,他们不会问你为什么这么难过,而是说这么大人了,哭什么哭,不准哭!后来遇到难过的事情,也会选择憋在心里。
在童年时期就开始有害羞、怕生、对社交产生抗拒的现象。对于成年后正常的社交、职业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。时刻认定自己缺乏社交能力,缺乏吸引力,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,因而显得过分敏感和自卑。
习惯了压抑自己,受伤了不说,会被夸坚强。有想要的东西不说,会被夸懂事。难过了不说,就没人看出你的脆弱。习惯给自己打造一个看起来坚硬的外壳,不愿意暴露自己软弱的一面。所以也习惯了逞强。很怕给别人带来负担。
二、回避性人格表现的特质
对负面评价很敏感,总是自我怀疑。所以在社交中习惯选择回避。因为害怕批评、否定和排斥,而拒绝大多数社交和职业活动。
回避性人格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是偏低的,没有正确的认知。低价值感。因为感觉自身能力不足,所以长期处于一种自我保护的状态。
社交恐惧症,不愿意和人打交道,认为人际关系是困难的。在社交场合往往喜欢当一个小透明,不希望自己成为焦点所在。除非确信他在这个群体是受欢迎的。
多多少少都有一点讨好型人格,习惯性委屈求全。扮演着一个老好人的角色,很难开口拒绝别人,因为害怕负面评价,自然也不敢拒绝别人。
在家庭中没有归属感,即使对亲人的感情非常好,他们也会选择回避,表现出一种冷漠淡然的态度。他们不会觉得亲人是自己的依靠,只会觉得自己是亲人唯一的依靠,很缺乏安全感。
看起来很好相处,其实真心认可的朋友少之又少。有时候会陷入无人可以倾诉的状况。
共情能力弱,尽管自己拥有丰富的情感世界,但是很难同别人进行深入的感情交流。 (这一条存疑,很多人说他们的共情力很强。我的情况是看书看电影时很容易受到感染,能体会到作品里传达的各种情感。但是与人交流的时候不太行,就算你站在我面前哭,我也感受不到你的难过,只会下意识的安慰你)
回避性人格在亲密关系上显得尤为纠结,另一半做了一些事情让回避难受了,回避是不会说出来的,怕破坏两人的关系。但是憋在心里积累多了,就会对这段关系失去希望,单方面判了死刑。说分手就分手,导致另一半一头雾水,甚至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。
会正常的喜欢一个人,追逐的过程最愉悦,一旦对方也喜欢上你就开始态度反转,觉得自己不值得他喜欢,怀疑他的感情,让两个人都陷入痛苦。“我都不喜欢我自己,你怎么会喜欢我呢?我不信。”
害怕受到感情上的伤害,我不喜欢你,那么你就对我产生不了伤害,所以总是暗示自己不能爱的太满。
总是习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,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。过分的独立,可以一个人吃饭、上课、逛街。
几乎不会主动找别人聊天。但是又希望有人能给自己发条消息。真有人来找你聊天了你又希望快点结束聊天。
跟热情的人在一起会不太自在,因为自己的内向会显得冷漠,但其实仍然觉得她很可爱。而且也知道自己的热情来得快去得快,第一天很开心认识的人,后面可能打招呼都难。
不相信世界上会有无条件的爱,爸妈会因为你不听话、不好好学习就讨厌你。朋友是因为你对她好所以喜欢你,所以不能对她不好,爱人是因为你的可爱喜欢你,不可爱也就不喜欢了。(这种想法是不对的。如果你相信自己值得被爱,就不会那么悲观的质疑它的存在了)
对说错话或做错事极度焦虑、尽量避免做有关他人的决定。犹豫不决不能解决任何问题,如果决定是一定要做的,那么就快刀斩乱麻,然后接受你的决定带来的结果。
没有分享欲,渐渐的失去了和人交流的欲望,这也是不爱聊天的一个原因。也许想分享,但又找不到分享的人,也不知道分享的那个人会不会喜欢,看到什么感觉,干脆不分享了。
格外的在意自我形象,会感觉自己时刻受到别人目光的束缚,但这也可以让你的举止行为保持得体。
对承诺尤为在意,自己答应别人的就一定会做到。如果别人答应自己但又没有做到,等同于欺骗和背叛。
三、回避性人格怎么改变
首先接纳自我,告诉自己,性格成为这个样子不是我们的错。自己是值得喜欢,值得赞美的。把自己的优缺点分别列出,用赞美的心态看自己的优点,用宽容的心态看自己的缺点。然后发现,这个样子的我好像也不错。
有自己的边界,学会拒绝别人,表达自己的诉求。什么是可以,什么是不可以。不要委屈自己满足别人。哪怕别人想让你帮他做一件顺手的事情,只要你不愿意,你就拒绝。当你拒绝之后,你会发现,其实什么后果也没有,自己心里一下子轻松了很多。
回避性人格需要鼓励,需要尝试社交,需要一段健康的关系。长期回避,压抑会导致更多消极的情绪产生,所以我们不能对自己放任不管,尽量慢慢的引导自己。
有想说的话就说出来,在乎你的人会听会改。不在乎你的人,走了就走了吧。我们时常有如鲠在喉的感觉,许多话想说但是就堵在喉咙里怎么都说不出来。这个时候,就说。不要顾及那么多,说出来问题才有可能被解决。
回避其实是一种应对自身恐惧和负面情绪的一种方法,因此建立起新的应对负面情绪的方法也很重要。比如难过了不要再一个人哭,而是向朋友寻求一个拥抱,或者约一顿火锅,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。
构建自信,构建自信,构建自信。只要有了自信,就能解决大部分回避带来的负面影响。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做出成绩,在你喜欢的领域做出成绩。比如我喜欢画画,我就会一直画,然后偶尔画出了一幅特别好看的画,我会觉得自己好厉害。
无视无关的人,不在乎别人的看法,做自己。如果你总是觉得受到旁人目光的关注,那就干脆一点,无视他们。我做我自己的,你们看不看我,怎么看我都无所谓。说实话,别人的看法对我们的生活造不成任何实际上的影响。我们想象中的他人对自己的印象,其实更多的是自己对自己看法的投射。
扬长避短,不要强迫自己变成一个外向擅长交际的人。回避性人格本来就是比较内向的,可以做到和别人正常相处就可以了。相处的几个小技巧:说话时试着看向别人的眼睛,记住别人瞳孔的颜色。开始时说你好请问,结尾时说谢谢再见。附赠一个小微笑。
四、回避型人格带来的负面影响
长期的压抑自我,什么想法都压在心里,身边没有可以倾诉的人,也不想倾诉。然后你就会发现和别人说话变得越来越费劲,最后甚至会失去了说话的能力。
我们把自己放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,世界绚烂多彩,但我们之间却有一层心灵的屏障。我们和他人、和世界,隔离开了。我们是被自己孤立了,当你时常心情低落不得排解,当你时常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,这是抑郁的前兆。
我们会觉得社交很麻烦,完全没必要,一个人很好,和别人相处不自在。但是我们不能让自己一直这样滑向危险的边缘。自我放任的后果只是暂时的缓解,问题永远存在。而且,你不想改变这个现状,这就是你在回避这个问题。
这毕竟是长年累月形成的性格,改变很难很难,而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慢慢来,不要苛求自己,对自己温柔、耐心一点。从对镜子里的自己微笑一下开始吧。说一句“我现在很好,比以前好,未来会更好,我爱你。”
我们这些表现,其实也是内在力量不够强的表现。当一个人内在力量不够强的时候,他的羞耻感会很强,会很在意别人的看法,也会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产生自我怀疑。
而一个人连自己都无法接受的人,他对别人的接纳程度也很低。
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多读书,多提升自己的内在世界,增强自己的内在力量,当内心强大了之后,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。
最后,多取悦自己,人生只有一次,应该活的快乐一点。
希望大家都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。
以上是本人多年回避的一点总结和想法,现在仍然回避,但是比以前状态好了一些。希望有一天可以摆脱身上的禁锢,成为一个自由洒脱的人。